宝宝出生时只有580克,小帆感慨万分。她不敢相信这么脆弱的小生命能够存活下来,如今宝宝已经长到了8斤多,抱在怀里沉甸甸的,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。
来自绍兴的小帆是一名互联网公司职员,与丈夫相识多年后步入婚姻,并计划生儿育女。然而,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这对夫妻。婚后不久,小帆怀孕了,但不到五周就自然流产了。紧接着,第二次怀孕也在早孕期流产。连续两次的打击让这对夫妻多年不敢再次尝试怀孕。2018年,小帆鼓起勇气再次怀孕,这次虽然挺过了早孕期,却在16周时破水并最终流产。五年后,小帆再次怀孕,历史重演,在16周时又流产了。
四次流产让小帆备受打击,陷入了抑郁情绪。她不明白自己平时作息规律、无不良嗜好,孕期也小心翼翼,为什么生个孩子这么难。
2024年,第五次怀孕的小帆来到浙大妇院,找到了产科名医梁朝霞主任。在诊室里,小帆声泪俱下地叙述了自己的流产史。梁主任了解到小帆的前两次流产手术并不顺利,术后出现了宫腔粘连,她先后经历了三次宫腔镜手术。梁主任判断小帆的两次16周流产可能是宫颈机能不全引起的。
宫颈机能不全是由于宫颈解剖或功能缺陷导致的,没有宫缩的情况下无法维持妊娠,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。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如宫颈发育不良和子宫畸形,以及后天性因素如宫颈手术史和宫腔镜手术史。宫腔镜手术器械较粗,术中需要扩张宫颈,这种机械性扩张对宫颈肌肉组织有伤害,可能导致宫颈机能不全。小帆的两次16孕周流产正是这种情况。
得知病因后,小帆稍微松了一口气。此时她已经怀孕15周,检查显示宫颈管仅有2.4厘米。考虑到之前的流产经历,小帆非常焦虑。梁主任安慰她,并为她在15周时实施了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。手术非常顺利,术后宫颈管长度一度达到3.2厘米,并且处于闭合状态。术后在医生团队的精心管理下,小帆情况稳定,一周后出院了,全家人都非常欣喜。
一个月后,小帆回到医院进行产检,结果显示宫颈管再次缩短至1.0厘米,并且呈“U”形扩张,内口已开4指。梁主任果断决定再做一次宫颈环扎术。手术很顺利,但术后感染管理更为重要。两天后,小帆果然出现了感染,宫缩强烈。经过医护团队的努力,小帆在23周时分娩了一名超低体重男婴。
23周出生的宝宝极度不成熟,体重仅580克。新生儿医护立即建立有效呼吸通道,用塑料薄膜包裹宝宝薄如蝉翼的皮肤,转运至NICU。经过42天全力抢救和139天精心治疗,小帆的宝宝成功闯过呼吸、循环、感染、营养四大难关,如今体重已达8斤多,成功出院并与父母团聚。
宝爸数了数住院期间用过的纸尿布,竟多达700多片,他说这是苦尽甘来的喜悦。出院时,小帆夫妻既喜悦又焦虑,毕竟第一次养育宝宝,尤其是超早产宝宝。新生儿科医生推荐了浙大妇院的早产儿照护中心,帮助新手爸妈与早产宝宝进行喂养磨合。
“恐惧焦虑中度过了漫长的等待,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,葱葱来了,向阳而生。不期而遇,未必不是最好的安排!”小帆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