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,主要表现为不排卵、稀发排卵或不规律排卵,约占不孕病例的25%~30%。不过,也有少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仍有可能怀孕,那么排卵障碍患者一旦怀孕,会面临哪些风险呢?一起来看一下。
通常,排卵障碍患者因无法正常排卵,难以与精子结合受孕。但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经规范治疗,仍可能成功妊娠。不过,这类患者怀孕后仍存在一定风险,需格外警惕。
最大的风险之一是先兆流产。由于排卵障碍往往伴随激素水平失衡,即便成功受孕,也容易因内分泌不稳定导致流产风险升高,同时还可能并发妊娠期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问题。
此外排卵障碍患者发生卵巢妊娠(一种宫外孕)的几率也较高。若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,可能引发腹腔内出血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长期排卵障碍还会导致月经紊乱、闭经、多毛、肥胖等症状,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可能因雌激素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,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。
鉴于上述风险,即使成功怀孕,排卵障碍患者也需尽早进行血液检查,监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和孕酮水平。若指标正常,通常无需特殊干预。
如果孕酮或HCG值偏低,则可能提示先兆流产或胎停风险,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胎药物。但保胎效果因人而异,并非所有情况都能成功维持妊娠。
除定期产检和药物支持外,饮食调理也很重要。建议多摄入富含钙、镁的食物,如低盐奶制品、牛肉、鸡蛋、牛奶,以及花生、核桃、全谷物和海产品等,有助于营养均衡与身体稳定。
总之,排卵障碍患者怀孕后流产风险较高,需积极采取医疗措施,如合理使用黄体酮、HCG等药物,并结合科学饮食,才能有效降低流产概率,保障母婴健康。